刘东会先生艺涉多门,尤精隶书、篆书、篆刻与摄影。其篆书承秦篆古厚笔意,笔划清劲圆融,流转畅达,文雅之气沛然纸端。
先生所书“静里意中”,毫端铮铮若鼎彝铸魂,笔底生机如春潮破砚。此作宛若为古联注入活水,令其自宫廷梁柱跃入笔墨山河,焕发出跨越时空的蓬勃气韵。
此联原为清代乾隆帝题写于故宫寿安宫。上联“静里远怀千古事”,状写乾隆静处一室,暂离朝务纷扰,思绪已溯游历史长河;下联“意中常满十分春”,笔锋流转,由幽深怀古步入理想春光。“意中”凸显帝王胸臆,“十分春”泼染出万物争荣的蓬勃画卷——此“春”既是自然生机,亦为盛世宏图的象征。
从形式观之,此联对仗工稳,平仄谐和,尽显楹联格律之妙。“静里”与“意中”,同为方位短语,精准指向内心的宁谧角落与意识深处,动静相生;“远怀”与“常满”,动词搭配精当,“远怀”是对历史纵深的遥思,“常满”则呈持续充盈的精神境界;“千古事”对照“十分春”,时空交错,将历史厚重与春日生机并置,于虚实相映间拓出广袤意境,令人叹服。其严谨对仗既恪守法度,更为深邃思想的表达构筑精妙框架。
寿安宫此联的深邃意境,恰可为书法艺术注入丰厚滋养。若将其精髓化用于临创之道,可作如下升华:
“远怀千古事”即追摹古意,深植传统根脉。 此句启迪书者:当以澄澈之心(“静里”)沉浸浩瀚书史,“远怀”千年法帖精魄。“千古事”囊括篆籀之古朴、汉隶之雄浑、晋帖之飘逸、唐楷之法度……临池之际,需怀敬畏与先贤“对话”,于《石鼓》《张迁》《兰亭》《祭侄》等经典中深挖笔法之源、体悟气韵之妙。此乃筑基之功,非“远怀”不可得古意真髓。
“常满十分春”意在创变生新,期许艺术化境。 此句激励书者:胸中“意”境当如永驻之春,葆生机与创造热忱。“十分春”正喻书法创作追求的蓬勃生命力与个人风貌的成熟绽放。在厚植古法根基之上,宜融己之情思、时代之气韵,使笔墨于规矩中见性情,于传承中出新意。此“春”既是技法圆融的“熟境”,更是心手双畅、自成一格的“化境”,乃书者毕生追寻的烂漫境界。二者辩证统一,共筑书艺进阶之途:“远怀千古”乃“常满春晖”之根基,无深潜则创新若涸泽;“常满春晖”为“远怀千古”之升华,无个性表达则临古终成字匠。一副联语,道尽书法“入古者深,出古者远”的核心法则。
谨借花献佛,以此联精义祝愿刘东会先生篆书艺术:远怀金石气,永驻墨池春!(朱琳)
刘东会,军旅书法家,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医药卫生文化学会副会长兼书画分会会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颐和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