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日的降雨,让勐海县边境线的山山岭岭被雨雾笼罩。雨水如鞭子般抽打在山间便道上,原本供村民运胶、收粮的生产路被冲出一道道沟壑,泥泞中藏着深浅不一的陷阱;国防巡逻路更成了“险地”,松动的石块随时可能滚落,被狂风折断的大树横亘在路上,阻断了通行。

就在这片雨幕中,一群身影始终在穿梭——他们是边境联防员。冷雨浸透了制服,泥泞裹住了胶鞋,他们却攥紧工具,一次次冲向险情处,用双手为边境安稳与村民安全撑起一片晴空。

天刚蒙蒙亮,第一缕阳光还在云层后徘徊,联防队员们已分成小组踏上国防路。“这边有落石!”一名队员的呼喊刺破雨雾,几块磨盘大的石头横在路中央,旁边的山坡经雨水浸泡已泛着湿滑的土黄色。队员们立刻扛来撬棍,两人一组发力,“一二、一二”的号子声混着雨声响起,石块终于被挪到路边。来不及擦汗,他们又拿起铁锹,将碎石堆在坡脚压实,“得筑牢些,不然再下雨还会塌。”

不远处,一棵碗口粗的榕树被狂风拦腰折断,枝桠铺满了半条路。队员们手锯轮番上阵,锯齿与湿木摩擦发出“沙沙” 声,溅起的雨水混着木屑沾在脸上,没人顾得上擦。半个多小时后,断树被截成数段搬离,路面重新露出原貌。

转场到村民生产路时,雨势又大了些。通往胶林的便道上,一道近半米深的沟壑里积着黑泥,踩上去能陷到小腿。队员们四散开来,从附近山坡搬来石块,弯腰一块块填入沟壑,泥浆溅到裤腿上也浑然不觉。填完沟壑,又从背包里倒出碎石,均匀铺在路面,“这样村民骑摩托就不容易打滑了。”正说着,一名村民骑摩托载着胶桶驶来,队员们立刻上前:“大哥,靠里走,这边刚铺了碎石,稳当!”

河道边的险情同样紧迫。部分村寨的排水涵洞被树枝、淤泥堵得严实,雨水排不出去,已经漫过了田埂。“我来!” 一名年轻队员喊了一声,率先跳进及膝的积水中,冰冷的雨水瞬间浸透衣裤。他伸手探进涵洞,一把把掏出堵塞的杂物,其他队员也跟着下水,接力清理。浑浊的水花中,他们的身影弯成弓,直到涵洞“哗哗”排水声响起,积水慢慢退去,才拖着湿冷的身体上岸。

雨停时已近中午,队员们的制服上,雨水和汗水拧成了一股。但他们没歇脚,而是分头往各村寨走。“咩涛,您家后面那段国防路刚清完落石,暂时别让孩子靠近。”“波涛,去镇上卖菜绕东边那条路吧,胶园路有处小塌方还在处理。”挨家挨户的叮嘱,像细雨般落在村民心上。

夜幕低垂,雨雾又开始弥漫。联防队员们的身影仍在边境线上移动,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照亮路面的坑洼与潜在的隐患。他们心里清楚,脚下的生产路,是村民过日子的“生计线”;身旁的国防路,是边境安稳的“警戒线”。这两条“生命线”,他们每天都要用脚步丈量,用双手守护。

雨水还在下,但联防队员们“守边护民” 的初心,早已在一次次排险中,被冲刷得愈发清晰、愈发坚定。(中共勐海县委政法委 玉燕罕 董长红)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