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怀着这样的信念,作为一名2025年毕业应届选调生的我,7月一毕业就踏上了前往祖国西南边陲,开始了我的乡镇基层工作学习生活。拖着行李箱,手里拿着组织部发的报道介绍信站在镇政府门口,头顶的棕榈的树叶在微风的拂动下沙沙作响。踏入办公室的大门,同事笑着迎上来:“这就是新来的选调生吧?老远就看见个‘高个子’,好找!”我挠着头应着,心里却有点打鼓——个子是挺高,但是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实在没底。
初入基层,新奇与抱负交织,更多的却是手足无措。第一天到岗,领导安排先到办公室跟班学习,同事们热心打招呼,随后便递来一叠厚厚的材料:“小陈,这是打洛镇里概况以及各行政村(社区)村情,先熟悉熟悉。”逐页翻看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成了我职场的第一项任务。报道的第二天,单位为我们举行了“新公务员入职见面会”,自我介绍后,单位的领导班子们热情的欢迎着我们的到来,书记开心的笑着说“咱们新公务员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毕业于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但来到打洛,打洛就是大家的一个新家,欢迎加入打洛镇这个大家庭。”
新录用公务员报到见面会
七月的打洛,天刚蒙蒙亮就裹着热气。刚吃完早饭,玉委员就拎着公文包走进来:“小陈,跟我去下乡跑几个点位,找个合适的地方建设童心港湾。”路上,她细细介绍各村社房的情况和选址要求,话语里满是对每个角落的“了如指掌”。刚到曼芽村党群服务中心,就见场外篮球场上几个孩子正疯跑,玉委员指着开阔的场地说:“这里房屋面积够大,依托篮球场还能搞室外活动,合适。”我刚掏出笔记本蹲下身准备记录相关尺寸,就在这时一个小姑娘举着颗红玛瑙似的野果子递的我手心里,她额角的汗珠滚到鼻尖。“大哥哥,这是‘三丫果’,酸甜的。”小姑娘奶声奶气地说,指甲缝里还嵌着新鲜的泥土。我手里捏着那颗带着体温的三丫果,忽然觉得手里的笔都有了温度。
正量着尺寸,曼芽村妇女组长小玉姐递来水,嗓门洪亮地说:“玉委员,在这修建童心港湾真能行?暑期孩子多,大人忙着收庄稼,放家里怕不安全,带着又耽误干活,家家都盼着有个地方能安心放娃呢。”玉委员接过水喝了一大口,抹抹嘴说:“你先把杂物清理一下,我们先拍点位照片上报给县里。”我蹲在地上记录时,瞥见玩耍的小姑娘扒着门框偷看,手里攥着半截铅笔,笔头在裤腿上蹭得黑乎乎的。
曼芽村调研童心港湾建设点位
往回走时,正值中午烈日炎炎,温度升高。玉委员突然指着路边的芒果树和菠萝蜜树笑着对我说:“等童心港湾建起来,这些水果还可以给孩子们当零食嘞。”我抬头望向她,汗湿的头发贴在脸颊上,“咱们做基层工作,就像这一棵棵菠萝蜜树,得把根扎深些,才能结出甜果子。”我望着她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忽然明白为什么她总能在不起眼的地方找到光亮——因为她始终低着头,认真看着脚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生长的希望。
回到镇政府整理测量数据时,指尖似还留着糙墙的纹路,鼻尖萦绕着菠萝蜜的清香。这让我更明白:基层成长从不是“拔高”自己,而是懂得“放低”身段。恰如山坡上的菠萝蜜树,长得再高,根也深扎泥土;又如我这一米八几的个头,站得再直,也得学会对群众弯下腰。脚踩泥土、心贴群众,方能在这片土地上长出真正的“高度”。乡镇第一课教会我的,正是让身高成为走近群众的“路标”而非隔阂的“屏障”——当“高个子”的影子与老乡们的影子重叠时,这“矮”姿态里,藏着的正是基层干部最该有的境界。(勐海县打洛镇基层党建办公室 陈志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