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往乡曼允村,不少劳动力面临着外出务工家人无人照料,留在村里找不到稳定增收门路的“两难”困境。村党总支锚定“党建强村、就业富民”的目标,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开展了一场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的实践,有效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增收”的双向突破。

党建织网: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要帮村民找工作,得先摸清大家的‘底细’”村党总支书记李飞的话,成了村干部们的行动指南。通过构建起“村干部+党建指导员+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对全村7个村民小组2035名劳动力开展“拉网式”摸排,精准建立起包含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务工状态等要素的动态数据库,为分类施策提供了“数据画像”支撑。

(图为入户开展劳动力“拉网式”摸排)

为了让就业服务更接地气,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多了个“零工驿站”。在这里,村干部帮村民签订劳务协议,为外出务工人员对接企业服务点,还常态化走访慰问留守老人和孩子,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年内累计实现州外转移就业15人。针对不愿离家的村民,以“按需设岗、以岗定员”机制,整合涉农资金开发了保洁员、护林员等18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带动全村就近零工就业320人次,真正实现了“离家不离乡、挣钱顾家庭”。

精准赋能:让村民凭技能“挣高薪”

村党总支深知,技能是村民就业增收的“硬通货”。立足小花糯玉米、糖料甘蔗、热带水果等特色产业开展“靶向培训”,重点提升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实用技能,让群众学得会、用得上、能增收,年内举办培训5期,覆盖130余人次。

(图为组织开展电商直播培训)

同时,发挥党组织的“虹吸效应”,回引了5名在外打拼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带着技术和资源,开展“点对点帮扶、结对子带学”,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0余个。党员干部也化身“政策宣传员”,走村入户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20余场,发放资料1200余份。如今的曼允村,“想创业、能就业”的氛围越来越浓。

产业联动:绘就“双增收”振兴图景

通过整合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分拣包装中心,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带动190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年增租赁费8万元,一条“从田间到车间”的就业增收链在曼允村越拉越紧。

(图为群众到小糯玉米加工厂就近就业务工)

“以前找活干靠‘碰运气’,现在合作社帮我们对接企业,不用担心找不到活,也不怕被拖欠工资。”村民玉汉罕通过合作社推荐,到附近的小糯玉米加工厂,每月收入3500元,干了半年就攒下了一笔创业资金。截至目前,曼允村已累计向企业输送用工300余人次,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又拓宽了农户的“致富路”。

如今的曼允村,田埂上是绿油油的农业作物,车间里是忙碌的村民,家门口的岗位让村民们实现了“就业增收两不误”,村集体经济也跟着“水涨船高”,蹚出了一条“双增收”的乡村振兴道路。(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往乡党委 孟杰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委组织部 徐浩然)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