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五种精神”之一——“当代愚公”精神在当下我国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之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当代愚公”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体现
沙石峪村,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镇,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石峪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青石板上创造出“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农业生产奇迹,被国家领导人称赞为“当代的活愚公”和“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在新时代背景下,沙石峪村继续传承和发扬愚公精神,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党建引领、生态治理、红色旅游和特色种植等措施,实现了村庄的美丽蜕变和村民的富裕安康。
(一)“当代愚公”精神的内涵
一是坚定信念,不畏艰难。沙石峪人民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时,始终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二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沙石峪人民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奋斗,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三是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沙石峪人民在青石板上创高产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
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沙石峪人民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不依赖外部力量,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
(二)“当代愚公”精神的实质体现
“当代愚公”精神体现为:发扬愚公精神,建设家乡;以发展、壮大“聚人→聚势”“聚势→聚人”,振兴乡村。
1.开山造地。沙石峪之名:水少石头多,山上谷子少——沙石峪。沙石峪人发扬愚公精神,在青石板上开山、凿石、取土造田。从1966年到1971年,沙石峪共动土石方1760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力1180万个,将原来2.3万块、780亩土地,改造成5020块、1200亩高产田。这就是“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由来。2000年后,面对部分地区“开矿热”,追求“快速发展经”,沙石峪人再次发扬愚公精神,喊响“既要发展经济,又必须以‘粮食’为主……”“确保水土资源……”等口号,搞活“土地流转”,运用现代机械“造田”30多亩。
2.兴修水利。沙石峪是个干山沟,“滴水贵如油”。人畜饮用,都要到十里地以外的山南大狼峪挑水。从1953年到1958年,沙石峪人凭借“愚公”精神,艰苦奋战五个冬春,用钢钎、铁镐、炸药,开凿出1875立方米顽石,挖成直径25米、深15米的蓄水池(大口井)。蓄水可供当时全村人畜饮用半年。随后,经过一年多的奋力拼搏,铺设了1300米的引水管道,还先后在南山和东山打成了三眼机井,在南山沟拦洪筑坝,修起了蓄水1.7万方的“三八”水库,由此彻底解决了困扰沙石峪人多年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3.改善交通。沙石峪四面环山,村民祖祖辈辈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唯有南面一个峡口可以出行。1971年春党支部决定凿山、打通北面通道。他们动员民兵连27名小伙子组成突击队,用钢钎、大锤、粗胳膊干了十个月,凿通了长250米、宽5米、高4米的山体隧道“愚公洞”。2018年,沙石峪人利用义工清石、垒坝、建挡土墙……修建了贯穿村子南北的主路和东山、西山6.3公里的环村公路。
4.发展林果业。为了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沙石峪人在山石间开凿出5700个3尺见方的石坑,每个石坑中都装满从石缝中搜寻出来的黑土,栽上名叫“白龙”的苹果树。不到一年,他们就栽上了10万棵苹果树,35万棵松柏等树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是“山上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葡萄满园”的美丽乡村。现全村年苹果、葡萄等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5.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沙石峪村充分利用其红色历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建设沙石峪陈列馆、维护红色历史印记、绘制党建元素文化墙等措施,成功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积极融合乡景、乡情、乡风、乡味,运用一种新型的乡村发展理念,即:联农→带农→产业融合;红色文化→农业种植→田园采摘,从而打造沙石峪乡村振兴综合体。他们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了“红色沙石峪、绿色休闲游”的旅游品牌。现已形成了点连点,线连线,点线相连,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石峪陈列馆”为轴,与“纪念广场”“一亩田”“国际友谊林”“大口井”“红叶大道”“海棠大道”“愚公洞”“张贵顺故居”等红色景点串联成环线。积极开展“节日主题教育”“教育宣讲日”“葡萄采摘节”等。2024年,他们又与唐山文旅合作,建成了“海棠依旧·接待中心”“玫瑰香·一亩田”“巨玫瑰·青石院”“巨峰·千担院”“红提·万里院”等特色乡宿小院。现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50多年来,沙石峪共接待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300多个。
6.党建引领。沙石峪村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村“两委”认真谋划,对标赶超,按照“两红一绿”的发展思路,即发展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绿色生态,积极实施沙石峪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综合体项目。该项目聚焦全域打造、整村开发,构建了融合特色农业、乡宿小院、特色产业+红色文化多业态融合体系。同时,沙石峪村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民宿、乡宿周边路段进行改造提升,方便游客出行,进一步拓宽了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
7.科技兴农。利用科技的力量,让沙石峪的田野充满希望、焕发新的生机。他们以数字技术重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构建起智慧农业生态系统。依托无人机巡航监测系统与全天候智能摄像网络,实现农田全景可视化覆盖,结合高密度传感网络对土壤墒情、温湿度等参数进行毫微级实时监测,构建起病虫害智能预警体系。
二、乡村振兴建设的五大目标
乡村振兴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目标,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1.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它要求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2.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它强调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3.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它要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4.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它强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5.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它要求培养造就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
三、“当代愚公”精神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关系
“当代愚公”精神与乡村振兴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当代愚公”精神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建设也为“当代愚公”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实践机会。
1.精神引领。“当代愚公”精神以其坚定的信念、团结协作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引领。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手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实践引领。沙石峪在实现愚公精神振兴乡村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我们振兴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他们以“聚人→聚势”“聚势→聚人”的方法,建设、振兴乡村,更值得我们在振兴乡村中借鉴和学习。振兴需要人。“空心村”无人,谈“振兴”则是空谈。“当代愚公”精神,是我们今天振兴乡村的一面旗帜,是种子。
3.振兴基础。乡村振兴建设为“当代愚公”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实践机会。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当代愚公”精神与具体的发展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同时,通过乡村振兴的实践,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四、“当代愚公”精神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作用
“当代愚公”精神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
1.激发内生动力。“当代愚公”精神以其坚定的信念和自力更生的原则,激发了乡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引导乡村群众树立自力更生的观念,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通过激发乡村群众的内生动力,我们可以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来,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2.促进产业发展。“当代愚公”精神以其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发扬“当代愚公”精神,鼓励乡村群众勇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手段,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乡村群众之间的团结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3.推动文化传承。“当代愚公”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加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增强乡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4.加强生态保护。“当代愚公”精神以其自力更生的原则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引导乡村群众树立生态保护的观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乡村群众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我们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保障。
5.提升组织效能。“当代愚公”精神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提升乡村基层组织的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加强乡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和战斗力。通过提升组织效能,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代愚公”精神与当下乡村振兴建设紧密相连,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当代愚公”精神,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定能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河北省遵化市作协主席 陈寿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