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为传承抗战时期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的精神内核,近日,“情满唐山 沐风而行” 助残接力行动成果展活动在唐山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萧军研究会、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以助残关爱为载体,以精神传承为脉络,将新时代民生温度与抗战历史记忆深度交融,为这座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城市注入了温暖力量。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副主任丰玉波,唐山市市委副书记张旭 ,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市文联主席袁宁,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连奎 ,丰润区委书记徐民,丰润区委副书记缐立峰,丰润区残联理事长苗骐,丰润区教育局局长门成毅 ,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王福全、书记梁海春、副秘书长兼有声文艺委员会执行主任沈哲,被誉为“知心姐姐”的《少年报》原主编卢勤等一同参与了述活动。

启动仪式:以爱心接力延续抗战担当

活动第一阶段的启动仪式,处处彰显 “传承” 与 “担当” 的主题。作为抗战时期著名作家萧军先生的精神传承者,会议现场首先播放了中国国萧军研究会摄制的《关爱孤独症儿童启航行动》宣传片,镜头中孤独症儿童的纯真与社会各界的帮扶画面,与屏幕角落闪过的抗战时期军民互助历史片段形成呼应 —— 无论是战火中的 “救死扶伤”,还是和平年代的 “助残扶弱”,“为他人谋福祉” 的精神始终一脉相承。

随后,唐山市委副书记张旭在致辞中指出:“80 年前,唐山人民与全国同胞一道,在抗战烽火中坚守家园、互助前行;今天,我们以‘情满唐山 沐风而行’这样的助残行动为抓手,正是要把抗战精神中‘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转化为关注残疾人需求、改善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这份接力,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仪式现场,会长王福全代表中国萧军研究会向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连奎捐赠了包含生活、学习用品在内的1627件爱心物资,物资清单上 “互助”“关怀” 的标注,恰似抗战时期支援前线的 “拥军物资清单”,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温暖。唐山市残联则向中国萧军研究会颁发 “爱心单位” 牌匾,牌匾上的 “爱心接力” 字样,成为新时代传承抗战协作精神的生动注脚。

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副主任丰玉波在讲话中强调:“萧军先生在抗战时期以笔为枪,书写民族大义;今天,我们以‘助残接力’为纽带,践行社会责任 —— 文化工作者的担当,始终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与人民期盼同向而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则从历史维度升华主题:“抗战胜利是无数人‘接力战斗’的结果,从战士到民众,从前线到后方,每个人都是‘接力者’;今天的助残行动,同样需要社会各界‘接力奉献’,这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民生领域的鲜活实践。”

节目演出:以艺术语言讲述精神传承

启动仪式后,一场融合 “红色记忆” 与 “助残温情” 的节目演出拉开帷幕,10 个精心编排的节目,以艺术为桥,串联起抗战精神与当代关爱。

蒙古族舞蹈《白马》率先登场,舞者身着象征草原儿女的服饰,灵动的舞姿既展现了草原民族的豪迈,更暗合抗战时期蒙古族同胞与汉族军民并肩作战的历史,传递出 “民族团结共抗外侮” 的精神;

朗诵《爱是什么?》中,朗诵者将 “抗战时期的战友之爱、家国之爱” 与 “当下的助残之爱、邻里之爱” 娓娓道来,一句 “爱是战火中递出的半块干粮,也是给孤独症孩子的一个拥抱”,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

歌曲《有我》以青年视角唱响担当,“请放心,有我” 的歌词,既是新时代青年对助残事业的承诺,也呼应着 80 年前 “青年参军报国” 的热血誓言;

舞蹈《举手吧!星星》由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演绎,孩子们用稚嫩的动作诠释对 “星光” 的向往,正如抗战时期先辈们在黑暗中坚守对光明的希望,这份 “不向困境低头” 的勇气打动了全场;

宣讲《爱的接力点亮唐山希望之光》中,宣讲人将唐山抗震救灾时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与本次助残行动的 “接力帮扶” 结合,指出唐山精神与抗战精神本质相通,都是 “在磨难中凝聚力量,在互助中迈向希望”;

朗诵《稻田的守望者》以 “守护家园” 为核心,从抗战时期农民守护耕地、支援前线,到当下社会守护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尊严,“守望” 的内涵在时光流转中不断延伸;

手鼓表演《喜多多》节奏明快,孩子们的笑脸与手鼓的欢腾,展现了抗战精神滋养下的幸福生活,也印证了 “关爱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

朗诵《奋进新征程 大国航天梦》则将视野投向未来,从抗战时期 “救亡图存” 的强国梦,到新时代 “航天强国” 的复兴梦,再到 “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的民生梦,三代人的梦想接力,彰显了精神传承的力量;

最后播放的 VCR 视频短片,更是将历史与当下无缝衔接:镜头从抗战老照片、老战士口述历史,切换到本次助残行动中残疾人的笑脸、志愿者的身影,结尾一句 “精神不朽,接力不止”,成为整场演出的灵魂注脚。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在总结讲话中特别强调,抗战精神的核心是 “不向困难低头、为弱者撑起希望”,如今面对孤独症儿童等特殊群体,更需要以这份精神凝聚社会力量。他提到张海迪、史铁生等残疾作家以文字抗争命运的事迹,鼓励残疾青少年 “在精神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同时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助残行列,让抗战时期的 “互助精神” 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参观交流:以青年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演出结束后,与会领导共同参观了北京、丰润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展区。展区内,两地青少年创作的 “抗战精神与助残关爱” 主题画作、书信格外引人注目 —— 北京青少年绘制的《抗战小英雄与孤独症小伙伴》,丰润青少年写下的《给抗战先辈的信:我们会接过关爱接力棒》,都展现了青少年对 “传承” 的

理解。

“情满唐山 沐风而行” 助残接力行动成果展,既是一次助残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抗战精神的新时代实践。在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特殊节点,唐山以 “助残” 为切入点,让抗战精神从历史记忆走向现实行动,让 “互助、担当、坚守” 的精神内核,成为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正如活动现场一位志愿者所说:“抗战先辈用热血守护家园,我们用爱心守护身边的人,这就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对精神最好的传承。”

被誉为“知心姐姐”的《少年报》原主编卢勤和孩子们互动了,反响热烈。(沈哲、蔡诗华)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