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陈乐)百年历史底蕴、走出几代国脚、“一城双超”……在青岛,足球是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底色。作为核心区,市南区将校园足球作为推广普及的抓手,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校园足球培养,频频获赞:校园足球特色鲜明,举办高水平赛事,一批批足球小将涌现……以足球为媒,从娃娃抓起,一个个绿茵场上的梦想正在实现,成为市南区特色校园体育的闪亮名片。

翻开太平路小学自主编写的教材《快乐足球》,生动有趣的图画和运动员实拍照片,配以精练的文字,解释着“足球游戏”的规则,绿茵场上的少年活力扑面而来。这部趣味性的校本教材是根据学校多年足球经验与实践编写而成,涵盖全年级3个学习阶段,从足球入门、到运传球技巧再到简单的战术配合,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系统了解学习足球。自2014年出版后,配合“快乐足球”校本课程使用,是学生开启体育启蒙的钥匙。“以绿茵场为舞台,既传承发展学校的足球特色,更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载体,在对抗与合作中用动态的视角观察世界,用系统的思维突破困局,走向广阔的人生赛场。”青岛太平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于庆丽说。

特色足球学校建设是推广普及足球文化的主体力量。作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太平路小学自60年代起就将学生足球作为学校主要发展的体育项目,设立“1+X”体育项目,“1”则为足球。如今,学校做到班班都有足球队,经常举行足球比赛,校足球队多次在区、市、省级的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得冠军,并为省市以至国家级足球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以赛促学,更能提升学生足球技能与素养。在南京路小学,一年一度的“校长杯”班级足球联赛正在进行着。自 1995 年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以来,学校秉承“踢球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在绿茵场上强健体魄的同时充分展现团结拼搏的风采,共享快乐足球的精彩与魅力。体育老师高强告诉记者,“校长杯” 是学校多年来的传统足球赛事,各年级、各班级分别选出男、女足队,历时7个月竞技比赛,由学生自主担任助理裁判、记分员等,力争让在校的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足球赛事,以足球文化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联赛模式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市南区不断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创设区域校际联动培育机制,以“校长杯—局长杯—区长杯”三级赛事为脉络,串联起30余项运动,让足球与武术、帆船、轮滑等项目共同发展,推动校园足球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南京路小学2024年获批青岛市首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该举措是青岛市为完善青少年足球人才选拔机制,提升完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水平,探索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保障体系,体教深度融合,促进全面发展,提升青岛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据了解,市南区开展日常足球普及和校队训练学校32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80 %。面向学生进行“7+N”项体育技能普及,其中五年级学生进行足球项目普及。“我们以全面提高我区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为着力点,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励志,”市南区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工作人员高远东说。“不断培育校园足球文化,完善足球竞赛机制建设,优化项目发展模式,夯实足球训练资源,通过家校社三方共同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足球后备人才,为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提供发展平台。”

特别声明:内容来源青岛市市南区融媒体中心,如需投稿请联系18853281577,感恩你的关注与分享!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