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坪村人民的好书记 刘拴和:一位退役军人的振兴答卷
才子坪村位于长治市沁源县聪子峪乡东北部,现有农户268户,人口790口,耕地面积934.64亩,林地2700余亩。现有党员40名,党小组2个,村民代表20名,支村两委成员共计8名,其中支委班子3名,村委班子5名。刘拴和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心解决村里的难事,一心为百姓办实事,他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着手,发扬“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扎实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着才子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太行山深处的沁源县聪子峪乡才子坪村,一条沉寂多年的古道正悄然苏醒。这条曾连接平遥、介休的古老关隘,在村支书刘拴和手中化身为守护青山的防火通道,也成了村庄涅槃的象征性起点。这位1992年入党的退役军人,舍弃太原的安逸生活,将根深扎故土,带领790口人的山村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奋力前行。
头雁领航,筑牢振兴根基
“村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深谙此理的刘拴和自挑起支书重担,便将建强支部作为头等大事。他着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让40名党员成为激活乡村的先锋细胞。定期党课武装思想,党性教育明确担当——制度化的学习机制擦亮了党员底色,更凝聚起一支关键时刻冲得上、乡村难题解得开的“头雁方阵”,为振兴大业夯下坚实根基。
一、整合农业用地发展集中连片的特色种植业。目前集中种植糯玉米341亩,中药材(柴胡和党参)165亩,带动149户村民增收5万余元。
二、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通过租赁土地给黄土坡公司、永鼎建材公司,每年给村集体带来收入73万元。
三、村企合作发展煤矸石运输治理项目,结合村情实际,秉承“村企融合,共谋发展”的原则,承揽黄土坡公司的煤矸石运输治理。为了在管理、运营等方面更加规范,解决原来养车户恶意竞争,经营分散状况,同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一社一企N户”的经营模式,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一社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一企指委托三立公司具体负责煤矸石运输治理,N户指的是带动本村是28户养车户参与煤矸石运输。矸石治理本着“生态为本”原则,采取由内向外、由下至上、分层碾压、黄土覆盖的方式,治理后表面平整、能够复垦、具备生态恢复力。煤矸石运输治理项目实现了多方共赢,村集体每吨矸石运输治理收取管理费1元,每年可收入110万元;目前参与运输的养车户每车每年纯收入可达12万元。通过煤矸石运输治理给集体带来的收入,向每户发放1000元取暖费,股民每人分红1230元。
旧貌新颜,重绘乡村画卷
昔日的才子坪,“脏乱差”曾是难撕的标签。刘拴和以军人的魄力打响人居环境翻身仗:废弃古关道被点石成金,蝶变为守护生态的现代化防火通道;村内道路全面硬化、彩化、亮化,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河道围栏筑起安全屏障,成为守护村民生命安全的暖心工程。文化墙变身“会说话”的文明课堂,提升着村民的道德素养和乡村风貌。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的关键一环,刘拴和书记同步启动了垃圾分类工程,科学设置分类投放点,引导村民养成绿色生活新习惯。蓝天白云下,古韵长廊与崭新篮球场相映成趣,一个洁净优美、焕发勃勃生机的和谐新村跃然眼前。
民心所向,共享振兴果实
振兴成果,最终要化为村民手中沉甸甸的获得。刘拴和深谙此道,紧扣产业与民生双引擎:
产业活水润民生:一、每年收益的50%作为集体产业日常运营、扩大再生产的经费,保证村集体有余钱、企业有活钱;二、收益的30%的给股民、村民分红,让大家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增强村民的获得感;三、收益的2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用于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村内公益事业,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温情服务暖民心:一元的“银发食堂”让七十岁以上老人暖胃更暖心,免费的澡堂为六十岁以上长者洗去疲惫。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修缮一新的戏台、火热排练的秧歌队、精心组织的节庆活动……从“三八”到“重阳”,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滋养着村民的精气神,文明乡风随文化广场的欢歌笑语悄然生长。
走在才子坪,一位在文化广场乘凉的老大爷感慨:“路平了,灯亮了,家门口能挣钱,老了有热饭吃,河边上也安上了结实的栏杆,孩子们玩耍、我们遛弯都放心多了!这光景,是拴和书记带着大伙儿实打实干出来的!”
刘拴和这位将,军人本色烙印于振兴征程的领头雁,正带领着才子坪村的乡亲们,奋力书写着一份让乡亲展颜、让乡村更美的时代答卷,将才子坪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典范。本网记者:张爱军 编辑:张丽萍 李小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