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溪桥街道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盘活现有资源,延伸实践触角,用好“微平台”、开展“微行动”、做强“微服务”、凝聚“微力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文明、和谐、温馨的“百姓之家”,在思想上“走心”,在行动上“走稳”,在成效上“走实”,把准群众的“脉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入脑、入心、入生活

江西吉州:习溪桥街道办于“细微之处”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杨潇报道:今年以来,习溪桥街道坚持以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为民服务举措,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瞄准群众需求,延伸文明实践触角,用好“微平台”、开展“微行动”、激活“微治理”、凝聚“微力量”,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把文明“送”到群众家门口,“种”在群众心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入脑、入心、入生活。

用好“微平台”,信仰高地传播新思想

理论驿站宣讲“零距离”。组织街道干部、老党员、乡贤等,打造一支理论驿站宣讲队伍,广泛深入社区、小区、广场,宣讲理论政策、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让党的理论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指尖课堂实现“码上学”。 创新学习方式,打造“码”上学理论的指尖课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章、音频、视频转化为二维码,干部群众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即可看到精彩内容。学习小站发挥“大作用”。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辟区域设立“学习小站”,向居民群众推广“学习强国”APP,组织多形式的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居民群众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了解时政新闻,学习历史文化和陶冶生活情操,让上“学习强国”学习成为新风尚。

开展“微行动”, 教育基地传递正能量

开设“微讲堂”。定期举办“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分享会、“书香家庭”故事分享会等,邀请身边好人、模范市民、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典型进行宣讲,宣讲语言平实,说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引导居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感受书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正能量。点亮“微心愿”。重点面对辖区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作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收集心愿卡,广泛征集群众急需解决的“微心愿”,目前,已经认领解决“微心愿”30余件。互动“微演出”。 持续加大对广场艺术团、乐岭课堂等文体活动团队的建设扶持力度,在“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抓好组织引导和节目策划。乐岭课堂坚持每周一、周四免费开课,广场艺术团每周二、四、六和重大节庆日在人民广场定时定点为广大群众做公益演出。

激活“微治理”,服务阵地多元解民忧

构建服务体系。街道依托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帮办代办点,打造“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通过实行“1+7+N”便民服务模式(即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7个社区帮办代办点,N个提供帮代办服务的社区网格员),将便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不仅享受到帮办带来的“速度”,更享受到代办带来的“温度”。今年以来,已为群众帮办代办各类事项1074件。夯实服务载体。积极践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依托网格内的居民党员、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热心群众等组成的志愿服务者队伍,建立“1+1+N”微网格管理模式,让管理服务精准到每个楼栋、每个单元、每家每户,通过文明实践“点单平台”,以“邻里微帮+社区微帮+互助微帮”的方式,发挥微能量,传递正能量。办好为民实事。着眼于解决居民的小事情、小问题、小矛盾、小诉求、小困难等“五小”难题,常态化组织开展助学、助医、助困等形式的微帮互助活动,为辖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解决群众反映的水电气热、道路维修、小区拆违、百姓求助等方面的民生实事100余件。

凝聚“微力量”,共享园地奏响大合唱

广泛调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五老人员”、企业家、技能人才、新乡贤等发挥各自专长、优势,把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户、辐射带动成组、打造特色服务队。设立“中心户”。号召街道干部、文化能人、技术能手等自发设立“中心户”,吸引周边群众入户参加活动。打造出广场艺术团、乐岭课堂、习锋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构建“互助组”。以中心户为点,辐射组建文明实践“互助组”,引导开展文艺展演等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的共同兴趣爱好,激发参与热情。打造“服务队”。充分发挥互助组孵化乘数效应,建立就业、养老、教育等“服务队”。各社区结合各自特色成立红色商圈、红色物业等文明实践服务小队,走进商户、小区,开展贴近居民生活、展现文明新风的各类志愿服务上百余次,奏响了文明实践新旋律。

(供稿:吉州区习溪桥街道办书记曾宪龙)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