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通讯员 陈晓邦)自司法部重点部署“五项工作”以来,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构建“风险研判-精准戒治-解除衔接-社会联动”全链条化解各类矛盾体系。近期,采取多维度多举措,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场所、化解在场所,助力戒毒人员安全顺利回归社会。
戒毒人员王某身患双相情感障碍、丙肝、脂肪肝、高血压、副脾以及胆囊大等多种疾病,入所后,对公安机关做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始终持有异议,且在戒治期间,妻子向其提出离婚,让其遭受多重打击,情绪与病情反复波动,针对此情况,先后采取严格管理、心理疏导干预、医疗诊治、康复训练等全方位戒治措施,王某逐渐端正态度,坚定了戒治信心,不仅在劳动教育中完成任务出色、名列前茅,而且多次获评内务卫生之星,整体状态平稳可控。然而,解除申请未获公安机关批准,让王某精神心理防线瞬间崩塌,情绪极度不稳定,出现血压升高、小腿肿胀等状况,开始抗拒管理、顶撞警察,甚至在与警察谈心谈话中口出极端言论,扬言要报复公安机关、报复社会,成为场所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
针对王某的这一特殊复杂情况,所党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督办,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行为管控、心理疏导、医疗诊治、执法衔接、关怀帮戒、应急响应 6个协同联动机制,制定个别教育方案,全力护航王某戒除毒瘾与回归之路。一是深化执法协同,凝聚工作合力。所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前往禁毒大队,详细介绍王某在所内的戒治表现、身体情况以及提前解除申请未获审批后的情绪反应和极端言行,争取禁毒大队的政策支持,并就后续解除衔接工作进行交流协商,建立信息共享、联合研判、应急响应及联络人机制,明确职责,细化解除衔接工作流程,保障王某安全回归社会。二是严格行为管控,确保安全稳定。建立“全天候、无死角” 监管机制,落实“警察包管+戒毒人员包夹”制度,强化视频监控体系应用场景,实施 24 小时关注,实时掌握行为轨迹与情绪,确保“管得住、管得好”。三是精准医疗诊治,有效控制病情。医疗戒治中心联合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采用碳酸锂、佐匹克隆等药物稳定精神状态,同步开展降压、护肝等对症治疗。坚持每日三次巡诊,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确保医疗干预精准有效。四是加强心理干预,重塑认知观念。坚持攻心为上,心理咨询团队运用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结合政策宣讲,从认知、情绪、行为三层面开展系统干预。在认知层面帮助其理解执法工作的法定性与严肃性,接纳客观结果;在情绪层面共情和理解其期待落空的愤怒、失落情绪,从心理上接受现实;在行为层面通过正念训练等技术,引导其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加戒治。五是强化社会支持,夯实回归基础。搭建 “家庭 + 戒毒所”联动帮扶桥梁,主动与亲属沟通,指导通过亲情电话、探访等方式传递亲情互动支持,开展戒毒人员“朋辈互助”,形成正向引导氛围。
经过系列举措,王某病情得到妥善控制,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情绪状态稳定,言行举止得体,解除当日,所启动“出所必接”机制,大队警察、公安机关、王某亲属三方进行了法律文书和个人物品等交接,并签订了社区康复协议,王某安全顺利回归社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