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安全为天。消防安全是基层治理的“生命线”,更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朝阳县清风岭镇党委政府深刻领会省、市、县委关于消防安全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第一时间以党委会专题研究、全体干部大会动员部署凝聚共识,成立由党委书记与镇长双牵头的专项工作专班,以“零容忍”态度在全镇掀起隐患排查整治热潮。这既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践行,更彰显了基层政府守护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担当与坚定决心。

深化思想认识 以理念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乡镇消防安全绝非“小事”,而是关乎乡村振兴成色、基层治理效能、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生命安全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没有安全的乡村环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便无从谈起;缺少稳固的安全防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就会失去根基。将消防安全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全局,不仅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更是回应群众对“住得安心、过得舒心”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担当。

面对农村老旧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柴草垛随意堆放形成“隐形燃料库”、老龄化群体占比高导致自救能力弱等现实挑战,清风岭镇创新“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模式: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方言版逃生技巧演示,让老人小孩一看就懂;通过村级微信群每日推送周边火灾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组织网格员带着宣传单入户走访,针对独居老人手把手讲解灭火器使用方法。从学校的“消防小课堂”到集市的“安全宣传台”,从田间地头的闲聊提醒到村民大会的专题讲解,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消防安全无小事”的理念穿透乡音乡情,最终凝聚起“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全民防线,为基层治理注入浓厚的安全底色。

压实主体责任 以闭环管理织密防护网络

责任明晰是安全工作的“牛鼻子”,责任闭环是风险防控的“防火墙”。清风岭镇牢牢抓住责任落实这个核心,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协同、主体尽责”的三级责任体系,让安全链条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镇党委、政府严格践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消防安全纳入镇村干部绩效考核“硬指标”,由党委书记与镇长共同挂帅专班,每周调度进展、每月通报成效,以“头雁效应”推动责任下沉。在部门协同上,明确“九小场所”监管由派出所牵头,生产经营场所由应急办主抓,建筑安全由住建部门负责,消防设施维护由消防站统筹,以“三管三必须”原则彻底打通监管盲区。针对经营主体,通过“督导检查+技能培训”双管齐下:既上门指出隐患、限期整改,又组织商户开展灭火器实操、应急疏散演练,推动其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投入”——小餐馆自觉安装燃气报警器,小超市主动清理消防通道,农家乐定期更换老化电线,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这种“党委政府抓总、部门联动共治、主体自主负责”的闭环机制,让安全责任从纸面条款落到田间地头,从口号宣传变为实际行动。

扎实排查整治 以铁腕举措清除安全隐患

隐患排查是安全工作的“先手棋”,彻底整改是守护底线的“关键招”。自5月1日起,清风岭镇集中28天时间,由专班带队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162家场所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小餐馆的燃气软管是否老化、学校的应急照明是否完好、卫生院的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寺庙的明火香炉是否规范……每一处细节都对照标准逐项检查,确保“不落一户、不存一患”。

对排查出的85个隐患,实行“当场整改+限期清零”分类处置:73个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由网格员现场监督整改到位;12个需长期治理的难点,建立“隐患台账”明确责任人与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在此基础上,聚焦小加工厂、超市等高频风险点,建立重点场所动态管理机制,每月开展常态化排查;结合季节特点组织灭火器使用、初期火灾扑救等实战演练,提升群众应急能力;更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不定期“回头看”,防止隐患反弹回潮。这种“反复查、查反复”的韧劲,让每一个隐患都无处遁形,为乡镇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乡镇消防安全,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大局,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灯火安宁。尽管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安全意识待提升等短板仍需长期补齐,但清风岭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事前预防”摆在首位,通过思想引领、责任压实、排查整治三措并举,正在构建起更具韧性的基层安全防线。实践证明,唯有把安全根基扎得更牢,才能让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更稳;唯有让每一户家庭都远离火灾风险,才能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这既是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更是对“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深刻诠释。(辽宁朝阳县清风岭镇: 韩仁贵 王晓丽)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