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分级更科学,量化指标更精准
对四级响应机制及量化指标作了优化调整,增强实用性和操作性,并增设“社会影响”弹性条款,避免机械套用数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订针对干旱响应作出特殊规定,建立差异化报告机制(旱情初报每10日一次,启动响应后每5日一次),以适应当前旱情多发形势。
组织架构更紧凑,职责分工更清晰
进一步强化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的统筹协调职能,明确37个成员单位职责,构建覆盖前、中、后期的全过程工作体系。前端整合气象、水务、海洋等部门实时数据共享,后端联动金融监管、发展改革、大数据等部门,分别负责灾害保险理赔、物资产能储备和风险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无缝衔接。
灾情研判更科学,灾后救助更务实
坚持“边处置、边核查、边报告”原则,完善灾情会商机制,对死亡失踪信息实行“先报后核”,提升响应时效。同时,加强多灾种响应衔接,推动抢险救援与救灾救助同步调度、同步推进。在资金保障方面创新机制,实现对倒房重建等工作的精准化管理。今年以来,全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已救助受灾群众1304户、3976人,发放救助资金1983万元。
下一步,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将重点推进区(市)级预案修订工作,并推动灾害救助责任向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延伸,重点聚焦以下三方面:
防救结合:推动救灾救助与防灾减灾深度融合,强化风险预判和预案准备,结合区域灾害特点动态修订预案,细化人员转移、物资调拨、安置点设置等流程,确保预案实用管用。
精准高效:夯实物资保障基础,优化储备布局和调运机制,确保物资“备得足、调得快、用得上”,重点加强薄弱地区和易灾区域的物资储备,提升响应速度与救助精度。
资源统筹:立足“平战结合、平急两用”,结合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统筹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保障设施等社会资源,在满足应急需求基础上,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
内容来源: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如有发稿合作请联系18853281577,感谢你的关注与分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