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勐海县紧扣县域发展对干部队伍的现实需求,顶格推进中青年干部培养,激活“三架马车”,精准施策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与县域发展同频共振。
以“精准识别”为基础,健全源头储备。要构建“多维度考察+动态化储备”的选拔储备机制,破解“选苗不精准”问题。需拓宽选拔视野,从乡镇、县直机关及重大项目、乡村振兴一线骨干筛选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分类别建立专项人才库。需细化考察标准,制定“政治表现、专业能力、群众口碑、应急处置”四项评分指标,实现民主测评实绩核查的综合评定。需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对人才库进行一次更新,对表现突出的重点培养,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调整,确保储备队伍“有活力、能战斗”。
以“靶向赋能”为核心,优化培养体系。要推行“需求导向+分类施教”的培养模式,解决“培养不精准”问题。需开展“能力短板调研”,摸清中青年干部在实际业务中的知识盲区,形成“需求清单”,对知识盲区进行“靶向”赋能培训。需定制“特色课程菜单”,依托“勐海组工讲堂”开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边境口岸管理”等特色专题班,提升培训课程的实用性。需开展“驻村历练”,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偏远乡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负责产业帮扶、矛盾调解等具体工作,在服务群众中积累基层经验、锤炼过硬作风。
以“严管厚爱”为保障,完善激励约束。要构建“全周期管理+多维度激励”机制,解决“干事动力不足”问题。要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干部成长档案”,每季度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问题;同时定期组织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廉洁防线。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打破“平均主义”,将实战表现、项目成效、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与评优评先、提拔使用直接挂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导向。要落实关爱激励措施,建立“容错纠错清单”,明确容错情形和认定程序,同时完善干部关怀机制,对家庭困难、长期驻村的干部给予适当帮扶,为敢闯敢试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部安心干事、放心创业。(中共勐海县委组织部 王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