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安全不安全?” 这无疑是每一位家长心头最深的牵挂。为了南昌县斗柏路小学孩子们的餐桌安全及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始终将食品安全置于学校工作的首位,视其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为此,学校构建了一套由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工、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全方位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透明的操作,守护每一位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责任共担:校长老师每日陪餐,品味亦是监督

在学校的食堂里,每天中午总能看到校长和带班老师与学生们同桌就餐的温馨场景。这并非简单的“共进午餐”,而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化陪餐举措。

亲身体验,第一时间反馈

校领导与老师们品尝和学生一模一样的餐食,能够第一时间感知饭菜的温度、口味、质量以及安全。

倾听心声,畅通渠道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校领导和老师们直接听取学生们对餐食的真实意见,成为食堂管理与学生需求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桥梁。

责任上身,示范引领

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学校管理层的责任担当,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校长和老师的餐桌,就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试金石”。

二、全员参与:教职工轮值监督,严把食材入口关

食品安全,源头为重。为了确保每一份进入校园的食材都新鲜、优质、安全,学校建立了“全体教职员工轮值验收”制度。

每日轮值,人人有责

每天,由不同的教职员工组成监督小组,亲临食材接收现场,与食堂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

火眼金睛,严格核查

他们对当天采购的蔬菜、肉禽、粮油等所有物品进行仔细检查,认真核对送货单、检验检疫证明,查看食材的新鲜度、包装以及生产日期。坚决将不合格的产品拒之门外。

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这一制度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员,将守护学生健康的责任感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了全员关注、全员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家校共治:家长委员会深度参与,透明赢得信任

我们坚信,最好的安全管理是“阳光下的管理”。为此,学校特别成立了学生餐膳食家长委员会,每两周进行一次“校园餐家长开放日”活动,将监督权与参与权实实在在地交到家长手中。

全程参与,眼见为实

在开放日当天,家长们可以全程参与采购食材的验收工作,亲眼参观后厨的整个制作流程,从食材的清洗、切配到烹饪、留样,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

共享“生”餐,倾听心声

中午,家长与孩子们一同用餐,亲口品尝饭菜的味道,并与孩子交流用餐感受。

建言献策,持续优化

活动过程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殷小凤、副校长李锦峰与家长开展座谈会,认真听取并记录家长们的反馈、建议和疑虑。这些宝贵的信息,成为我们持续改进食堂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家长的“火眼金睛”,我们家校共同织就了一张更密、更牢的食品安全监督网。

四、制度保障:常态化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筑牢三道防火墙

除了“人”的监督,学校更依靠“制度”的力量。学校食堂已建立起一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风险防控机制:“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确保安全管理贯穿日常,决策于高层。

日管控(第一道防火墙):

每日,食堂安全管理员会对环境卫生、设备设施、从业人员健康、加工操作过程、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进行全覆盖检查,并详细记录,确保当天的风险当天发现、当天控制。

周排查(第二道防火墙):

每周,由学校负责后勤的副校长李锦峰牵头,对一周内的“日管控”记录进行汇总分析,排查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召开食品安全周例会,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月调度(第三道防火墙/决策核心):

每月,由党支部书记、校长殷小凤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学校食品安全月度调度会。这不仅是制度的顶层设计,更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战略指挥部”。会议将全面审视当月情况,其核心议程包括:

(1) 听取汇报:集中听取后勤部门关于“日管控、周排查”发现的总体情况、食材采购验收、家长委员会反馈、陪餐记录等全方位的工作汇报。

(2) 数据分析:对当月的食材检测报告、成本核算、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膳食营养与安全绩效。

(3) 问题研判与决策:针对本月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深度研判,协调资源,制定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和长效预防机制。

(4)战略部署:根据季节变化、学生成长需求和上级部门要求,对下个月的食谱制定、管理重点和提升方向进行全局规划和部署。

孩子的健康未来,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学校通过领导陪餐、全员监督、家校共治、制度管控这四根坚实的支柱,撑起了校园食品安全的保护伞。学校承诺,将继续以父母之心,守护好每一餐,让安全、营养、可口的美食,成为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温暖力量。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