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至28日,江西省“国培计划”协同提质自主选学项目——“三维赋能 协同创新”特色发展路径建构培训在瑞昌市第五小学顺利举行。本次培训为协同提质第二期培训。九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邓明亮副院长、培训办仲伟佳主任、教学班主任朱青博士、瑞昌市教育局梁丽副局长、教学研究所周广珍主任等到场指导,瑞昌市第五小学全体教师全程参与培训。
培训期间,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围绕教师专业成长与教科研能力提升展开专题授课,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阜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石耀华以《“五个一”指引校本教研的方向与实效》为题,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努力方向,提出“五个一”目标:打造一堂彰显个人教学风格的代表课、参与一项市级及以上研究项目、发表一篇高质量论文、获得一项市级及以上表彰、与学生共同开展一项持续 10 年以上的育人实践。
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教研员罗晓芳主讲《小学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方法》,从剖析教科研常见误区入手,系统讲解课题选题技巧、优质论文撰写要点、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同时围绕作业设计创新、命题能力优化展开分享,引导教师以教学成果奖为目标,推动教科研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
江西省教育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锋旗带来《选题小 边界清 思路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写作表达的实践探索》专题分享,分析当前教师科研写作的现状与挑战,针对性提出“选题小”的具体方法、“边界清”的实施措施、“思路新”的实现路径,助力教师提升科研成果写作表达能力。
九江柴桑区教体局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凌学文以《课题申报突围战——课题申报书的填报诊断与修改》为主题,强调课题选题需避免“范围过窄”,注重融合创新性,同时结合实例详细指导课题申报书的规范填写与优化修改。
江西省乐平市第十一小学教师蒋铭国聚焦《基于人工智能的课题申报书撰写》,从“课题思维框架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切入,通俗解读“课题的核心内涵”,破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传递“课题不可怕,人人做课题”的理念。
九江学院青少年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张立龙主讲《AI 赋能,智慧教研: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路径》,介绍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与教育应用趋势,讲解 AI 赋能科研的基础知识、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并通过实操演示,展现 AI 在科研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教师打开智慧教研新视野。
此次培训精准解决了教师们日常教学与科研中的 “困惑点”,无论是“五个一”成长目标的清晰指引,还是课题申报、AI 教研等实操方法的传授,都让大家对专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瑞昌市第五小学后续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搭建教师成长交流平台,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能,进一步完善学校特色发展路径。(周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