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记者 吕勇进 通讯员 魏艳娜)2025 年夏末,青岛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室里,一群来自省内困境家庭的孩子围在精密仪器旁,眼神里满是对科学的好奇与渴望 —— 这是山东省国林助学慈善基金会“山海启梦”科研助学研学计划的生动缩影。该项目以“慈善 + 高校 + 党建”的创新模式,既直面欠困境家庭的青少年科教痛点,又以临时党支部为 “红色引擎”,为困境青少年搭建起通往科研世界的桥梁,让科学梦想在山海间生根、发芽、绽放。

一、项目缘起:锚定困境家庭的青少年科教痛点,凝聚“慈善 + 高校”合力

“科教兴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困境家庭青少年科学教育仍面临三重现实困境,成为制约其逐梦科研的 “拦路虎”:

资源困境: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科学教育“纸上谈兵”,国家级实验室、专业科教师资等优质资源稀缺,孩子难以接触到真实的科研场景;

视野困境:多数孩子从未走进大学、触摸前沿科技,“科学离自己很远” 的认知鸿沟,让优秀学生难寻突破方向;

兴趣困境:应试教育模式下,科学探索的乐趣被知识灌输取代,“科学枯燥、高深” 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扼杀了潜在的科学热情。

正是洞察到这一核心需求,山东省国林助学慈善基金会联合青岛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发起“山海启梦”计划。基金会依托成熟的困境青少年识别网络,精准筛选 7-18 岁、家庭经济困难但品学兼优的科学爱好者;高校则开放国家级实验平台、派出专业师资团队,二者形成 “资源整合 + 专业支撑”的合力,从根源上为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科学教育“破局”。项目于 2025 年 8 月至 12 月分 3 期开展,全额资助 150 名学员,让“走进实验室、触摸科学”从梦想照进现实。

二、党建赋能:组建临时党支部,为项目注入 “红色动力”

“山海启梦”计划涉及多合作单位、包括基金会、高校、协作地区、志愿者,执行周期长,复杂的项目体系亟需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来统筹协调、凝聚力量。为此,基金会在计划启动之初(2025 年 8 月)正式组建临时党支部,秉持“党建引领公益,公益传递温暖”理念,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项目执行力、凝聚力,填补了组织协调的空白。

临时党支部的组建并非偶然,而是基金会响应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推动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 它不仅是项目推进的“主心骨”,更是保障服务精准性、长效性的“定盘星”,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科研助学一线。

三、实践落地:党支部牵头,全链条守护青少年科学梦想

临时党支部以“拓宽科学视野、激发创新梦想、助力教育公平”为核心目标,将党建工作贯穿项目筛选、实施、赋能全流程,用扎实行动为孩子逐梦科研保驾护航。

1. 精准筛选:让资助资源“滴灌”到最需要的心田

为避免资源浪费,临时党支部书记孙果林牵头深入菏泽、枣庄、济宁等地区,联动当地学校、社区,严格以“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热爱科学”为标准,走访部分候选学员家庭,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学习成绩与科学兴趣,最终筛选出 150 名最需帮助、也最具潜力的学员,确保每一份资助都精准对接 “渴望科学的心田”。

2. 研学保障:筑牢项目推进的“安全线”与“服务线”

研学实施阶段,支部牵头成立安全保障小组、教学服务小组、后勤支持小组,均由党员担任组长,明确分工、细化流程,让研学活动既专业又安心:

教学赋能:在青岛大学国家级实验室,党员教师手把手指导学员操作精密仪器,用 “生活化语言” 拆解复杂物理原理,打破孩子对 “前沿科技” 的陌生感;

安全护航:外出参观青岛科技场馆时,党员志愿者全程陪护,实时关注学员身体与心理需求,同步讲解科技背后的城市发展故事,拓宽科学视野;

应急兜底:支部提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面对可能得学员身体不适、设备临时故障等,党员第一时间能解决问题。让学员安心、家长放心、合作单位舒心。

3. 思想引领:点燃 “科学梦・强国梦” 的火种

党支部深知,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理想信念的培育。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支部组织开展“科学梦・强国梦”主题分享会,邀请党员科学家、优秀大学生党员与学员面对面交流,讲述自己 “逐梦科研、助力国家发展” 的真实故事 —— 从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到用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生动案例让孩子深刻认识到:“科学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更能为家乡、为国家做贡献”。

来自菏泽农村的学员在分享会后激动地说:“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还能为家乡做这么多事,我以后一定要当一名科学家,回来建设家乡!”;来自临沂的初中生也坦言:“以前我只想考上好高中,现在我想考青岛大学,回来当物理老师,带更多农村孩子做实验!”—— 这样的梦想觉醒,正是思想引领的珍贵成果。

四、长效赋能:从“短期研学”到“长期陪伴”,让科学梦想持续生长

“山海启梦” 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次为期数日的研学体验。在临时党支部的推动下,项目构建起 “短期体验 + 长期成长” 的全链条赋能体系,让科学种子持续生根:

搭建 “山海学子” 扩散网络:鼓励学员返回家乡后,在学校举办 “科学分享会”,党员志愿者提供线上线下指导,让研学收获传递给更多同辈,让科学的火种在乡村校园扩散;

组建 “山海学子同学会”:通过线上社群,持续为学员推送高校讲座直播、科研竞赛信息,党员志愿者担任 “成长导师”,定期答疑、分享学习经验,陪伴学员从 “好奇” 走向 “深耕”;

形成标准化推广模板:党员通过座谈会、走访调研、收集学员反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与执行流程,参与编制 1 套 “可复制、可落地” 的研学课程与执行手册,为项目在山东乃至全国推广奠定基础。

五、模式创新:“慈善 + 高校 + 党建”,树立科教助学新标杆

如今,“山海启梦”计划已顺利推进多期,临时党支部的“红色引领”让项目成效显著:150 名青少年走进国家级实验室、触摸前沿科技,95% 以上学员反馈 “科学知识显著增长”“视野大幅拓宽”,90% 以上学员 “科学兴趣大幅提升”;基金会、高校、志愿者形成强大合力,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落地有声”。

更重要的是,项目探索出的 “慈善 + 高校 + 党建” 模式,为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科教助学提供了新范式 —— 党支部的组织力保障了项目“精准性”,高校的专业性保障了项目“科学性”,慈善的公益性保障了项目 “普惠性”。党支部还组织梳理典型案例、形成成果报告、制作纪实短片,向社会传递模式正能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科教问题,共同为教育公平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山海有界,梦想无疆。山东省国林助学慈善基金会临时党支部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公益为纽带、以科学为桥梁,深耕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科教事业,让更多孩子因 “山海启梦” 而 “看见更大的世界,实现更远的梦想”,用红色力量托起科学强国的未来,让科学星光在山海之间璀璨绽放!

点赞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