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记者 吕勇进 ) 近日,从青岛市军休干部张雁南处,了解了其父亲——老红军张华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生涯。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九周年之际,这些珍贵回忆,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崇高致敬,更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

投身革命,崭露头角
1912年11月25日,张华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沙溪镇长潭村。1929年3月,在化名为“老罗”的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下,年仅17岁的他积极投身革命,参与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传递情报等工作。年底,他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凭借坚定的革命意志、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不怕艰苦牺牲的精神以及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他先后担任村、乡儿童团长,少共区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县儿童局局长等职务。张爱萍作为他的直接领导,对其工作称赞有加,还选送他去瑞金干部学校学习。
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战斗打响,张华积极支前,运弹药、送军粮、救伤员、抓俘虏。他回忆,沙溪及龙岗地区的赤卫队、少先队与红军并肩战斗,龙岗战斗胜利背后,永丰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赤卫队牺牲三四百人,众多群众参与担架队、慰问团,为红军鼓舞斗志。在战斗中,地方干部还通过散发传单、贴标语等方式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动摇敌军军心。
1931年,苏区政府号召扩红,张华带领120名同乡青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县红色警卫营任连长。1932年3月,经张爱萍介绍,全连补充到主力红军,编入中央红军红三军团,他继续担任连长。同年5月,张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烽火征途,革命意志坚定不移。
长征路上的英勇无畏
长征途中,张华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与生死考验。湘江战役,作为长征初期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关键一战,是红军的生死之战。张华所在的红三军团为掩护中央机关纵队过江,以寡敌众打了三次阻击战。红十四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相继殉职,部队伤亡过半,但指战员们宁死不退,成功掩护中央机关安全渡江。张华身临其境,目睹战友牺牲,鲜血染红黄土地,几十年后仍难忘惨烈之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纠正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此次会议斗争激烈,周围敌军环伺,环境险恶。张华担任警卫连连长,深知责任重大,日夜亲力亲为排岗布哨、巡逻守卫,保障会议顺利进行与首长安全。会议成功结束后,他与战友们欢欣鼓舞,坚信红军有救、革命有希望。
遵义会议结束后,彭德怀看中张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机智果敢的工作能力,亲自点名让他当警卫员。张华跟随彭总继续长征,期间,彭总亲自扛门板还老乡,并教育警卫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张华深刻感受到彭总的高尚品行与红军的优良作风。
1935年红军经过茅台镇时,纪律严明,没收土豪茅台酒等物资分给劳苦大众。因53度茅台酒可代替酒精消毒,许多伤员获救,所谓用茅台酒洗脚的说法,张华称可能是错误传说。
飞夺泸定桥时,张华被任命为红四团特派员,与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组织敢死队。他们一天一夜急行军240里,赶到泸定桥时,铺桥木板已被敌人撤走,只剩13条铁索。敢死队员爬着铁索,顶着枪林弹雨冲过桥去,歼灭守敌,为红军打开通道,粉碎了蒋介石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长征途中,张华多次受伤。敌机炸弹在他身旁爆炸,气浪把他掀翻在田埂下,田埂挡住弹片,他侥幸逃生,仅头皮擦伤;一次战斗中,他冲锋时小腿肚子被子弹穿了个洞,却毫无察觉;到达延安时,他还在棉袄里发现一个不知何时留下的子弹头。
扩红时,张华带领的120名乡亲青年组成的连队,历经多次战斗后,牺牲殆尽。解放后他回老家,乡亲们打听儿子下落,结果都已牺牲,且牺牲情况及埋尸处无从查考,张华内心深感痛惜,只能向民政部门提供证明,确认烈士身份,让家属享受烈属待遇。

前排右一为张华,右二为苏联专家,后排右一为毛岸英
抗战与解放战争,继续奋勇前行
抗日战争时期,张华亲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与日本鬼子拼刺刀时,他大腿上被捅了一刺刀。他还多次掩护部队通过日寇封锁的铁路线安全抵达晋察冀,包括掩护聂荣臻司令员兼政委过封锁线。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日本鬼子包围村庄,部队突围后,身为团政委的他得知副团长女儿留在老乡家,不顾危险亲自带警卫班冲进村救出孩子。
解放战争时期,张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华北补训兵团第二旅政委等职,亲历大同、张家口、平垣等战役。解放张家口时,他接到命令,亲自带队救出被关在敌人监牢里的演员郭兰英。1950年,毛岸英陪同苏联专家回国,他奉命迎接并布置警卫任务,确保全行程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海军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张华投身海军建设,历任海军航空学校副政委、海军青岛基地后勤部政委、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政委(副兵团级)等职务,为海军建设呕心沥血,做出重要贡献。1961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5月5日,张华因病去世,享年86岁。他的照片与事迹陈列在江西南昌纪念馆、永丰县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泸定桥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太原市抗战纪念馆等众多纪念场馆。
![]() |
革命伴侣,携手同行
在张华的革命生涯中,伴侣赵立青与他并肩战斗。1939年,正在北京读初中的赵立青,在英语老师(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下,与几位同学奔赴敌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投身革命。罗瑞卿的爱人郝治平亲自接待并安排工作,后经组织介绍,她与张华结为革命伴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两人始终相互支持、并肩战斗。
“雄关漫道真如铁,赤胆忠心跟党走”,张华的革命生涯,尤其是长征经历,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激励着儿孙后辈,他的精神将代代传承,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